修行,不可忽略修“加行”
答:

禅宗四加行:暖、顶、忍、世

万行解惑


问:师父,您说过修行有八个次第,第一先修资粮道,之后要修加行,什么是加行?如何修加行?


师:什么叫做加行?就是盖房子要先打基础。


禅宗所说的加行,是分四个层次:暖、顶、忍、世。


什么叫做“”?先把你的身体修得暖融融,软绵绵,气血畅通;然后是“”,顶指的就是头顶,顶不打开,你想了生死,超越三界,那是不可能的。


IMG_9997.jpg


第三个加行法就是“”,忍就是世间对我的各种看法,支持你的,不支持你的,背叛你的,甚至栽赃陷害的,你都要接受,甚至你自己身体上种种隐疾、隐患的反应,你都把它视作来消我业障的。


只有忍的过程,才能把我们的心量打开,把我们的业消掉。


第四就是“世第一”,世第一是什么意思?


这个时候,你勉强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对自己的功名利碌、情感都放得下,都作得了主,才称得上是一个人。


是人必须要能作主,作不了主的人,你没有资格跟人家谈条件,没有资格教别人。


你比如想做生意,想出去干一番事业,你想了解对方,就看他能不能作主,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情绪,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情绪,你不要跟他合作,他肯定一事无成。你跟他合作,会付出很大的代价。


 2016.4.29


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在玩,就是游戏
答:

真正的禅悦是让人的灵性能够提升

万行解惑


问:禅定的状态,我把它形容成宁静、微妙、好玩,这种说法贴不贴切?


师:也可以这么说。你要知道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在玩,就是游戏。无论工作、赚钱、入道,你把它当成游戏,你就能去掉执着随时放下,达到无我。


但这个玩不是社会上说的那种玩,社会上的玩是无所适从,没有目标,吊儿郎当随波逐流。


这个玩绝对是没有头脑介入,超越了头脑的。这个玩是放下执着,放下欲望,随时保持出离心,达到无我。


IMG_7197.jpg


问:禅悦为食是怎么回事?


师:禅悦为食的确存在,指到了一定的高度,已经和道融为一体了,已经从另外一个时空获取身心灵的营养,不需要从世俗上获取营养。


个体消失,融入到整体里面,万物一体,每天处在一种深沉的禅定喜悦之中。这种喜悦是心灵的喜悦,远远超过饮食的喜悦,功名利碌的喜悦,财色名利的喜悦。


真正的禅悦是让人的灵性能够提升,而不是满足感官喜悦。


 2016.4.27


你想转化色身,没有比打坐更好的方法
答:

打坐是转化这个色身最好的方法

万行解惑


问:打坐是对身体非常好吗?


师:打坐是调身体,转化这个色身最好的方法。你想转化这个色身,找不到第二个比打坐还要好的方法。你看几乎所有的宗教,似乎都主张打坐或者说静坐。身也是心的一部分,也是心的显现,管住了身体,也就意味着管住了这个心。但是这个心,刚开始你抓不住,拿不出来,就只能从身体上下手。你能管住自己的身体几分,就能降伏心几分。


问:打坐是不是越多越好?


师:打坐的目的是为了静心,当你通过打坐能够把心静下来了,就把这种静的感觉复制到动中,复制到工作当中。


如果说打坐找不到这种感觉,那不妨试一试,跑步能不能找到这种感觉,散步能不能找到这种感觉,甚至开车、吵架、上卫生间能不能找到这种感觉,任何一个工作形式、生活状态中都可以用来捕捉它。


IMG_9947.jpg


问:回家打坐不到一个小时,是不是效果就不好?


师:你回去最少每坐一次要四十五分钟,低于四十五分钟,就相当于没有烧开。我们身体的气血循环一圈就是要四十五分钟


问:那有没有规定什么时间打坐最好?


师:你们刚刚开始学,不要限制得太死。随时有时间,随时可以坐。如果吃得很饱,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再坐。


问:绕佛的时候,有叫几声,感觉很好,这个又是什么作用?


师:因为你坐的时候,气没有沉下去,也没有呼出去,停留在中间了,这样会引起胸闷、烦躁、要打嗝。喊一喊,吼一吼,就把打坐过程当中产生的气、虚火给呼出去了。


所以上坐的时候要呼一呼气,下坐的时候也要呼一呼气。


IMG_6092.jpg


你们平常都习惯咽喉呼吸、胸腔呼吸,我们要求你要达到丹田呼吸,吸进来的气到丹田,也从丹田呼出去。只有达到丹田呼吸,才能改变我们的体质,才能把我们身体的能量给唤醒、激活。


2016.4.26


修行人要断绝七情六欲吗?
答:

菩萨人情味浓,而且恰到好处,懂轻重缓急

万行解惑


问:师父,世界上真的有能断绝七情六欲的人吗?


师:如果说这个人没有七情六欲,你还敢跟他打交道,他还是个人吗?你还认他做朋友、你还认他做导师吗?


问:修炼的方法不是首先要清心寡欲,最好能断绝七情六欲吗?


师:我没听说哪个宗教、哪个大师要断绝七情六欲,只说要超越七情六欲,要降伏七情六欲,对七情六欲要拿得起要放得下,要懂得七情六欲的轻重缓急。


你想想如果“万行大师”断绝了七情六欲,你敢认我做大师,你敢跟我修行?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大师,还叫大师?好多人不懂这个道理。


105.jpg


所谓的大师,所谓的菩萨,就是因为他人情味太浓了,而且他的人情味能够恰到好处,懂得轻重缓急,我们才说他是菩萨。你求我的时候,不帮忙,不求我的时候,我帮你的忙,这还叫菩萨?


菩萨就是帮忙不添乱,水多不漫桥、不淹桥,你求到我了,需要我了,我就来了;当你不需要我,你乐在其中,我就走了,我就旁边打坐去了,当你呼喊的时候,我就出定到你面前了。


所以有些众生,他即便是在受苦受难,他不以为然,他觉得那是乐,那么我们也不愿唤醒你,也不愿意叫醒你,什么时候你意识到了,你想出离苦海了,你有求了,我们就到你面前了。


 2016.03.10


定如何能转化为慧?
答:

定就是慧,慧就是定

万行解惑


问:师父,定如何能转化为慧?


师:其实这个定和慧,是为了教理演说方便,才分成定和慧,实际上定就是慧,慧就是定。


宗教,宗就是宗旨,教就是教理、教义。宗是最核心的,教是用来阐述宗的。宗为无言之教,教为有言之宗。佛门里有句话:通宗不通教,开口瞎胡闹,通教不通宗,好比独眼龙。


宗是功夫上的东西。过去禅堂里面老修行,一修二十年、三十年,他通宗,但他不通理论,表达能力不行,没办法说给别人听;现在佛学院科班出身的,腿都不会盘,讲得比老和尚还好,这就是通教、通理论的东西。


就像一个农民,他很会种田,但你让他写一篇论文,讲一堂课,他讲不出来。农科院的教授他会讲课,会写论文,但是你让他割麦子、耕田,他不会。


IMG_5633.jpg

佛门里用三种般若来表示修行的次第:文字般若,观照般若,实相般若。


实相般若指的就是真功夫,它是不可说的。但是不可说的东西,如果不通过文字阐述,别人又怎么会明白,又怎么学习佛法?


以就有了文字般若,再通过观照最后达到实相。


真正一个大成就的人,他肯定理事圆融,理论和实践都很好,宗也通,教也通,但是很难在一个人身上,全部有这么圆满。


所以当你真正有了定以后,一定会有慧的,你不需要刻意去转。当然你如果入的不是究竟的定,入了死定了,那可能需要转一转。入的是那种觉性的定,带着觉照的心来入定,入定的同时就开智慧了。


IMG_7969.jpg


问:意思有定力的人,他自然而然就有智慧?


师:对,自然而然就有智慧。但是定分究竟的和不究竟的,这个定指的是究竟的定;不究竟的定,就是死坐发呆,没有觉性。


究竟的定,不仅是专注的,还带有觉性,这种定就不存在定和慧的差别,定就是慧,慧就是定。


我们平常发呆,十分钟过去了,这就是属于一种不究竟的定,如果是这种定,就需要转。


《楞严经》上讲,大通智身佛,一入定入十个劫,一劫就是一万六千八百万年,入十个劫他也没办法开悟,所以那个时候就要打香板,或者用引罄不让你入定了。


2016.4.25


1 2 3 4 …… 下一页 共 48页 到第
扫码关注公众号
一键添加到桌面